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欢迎加入QQ交流群:
压缩机行业论坛 压缩机行业论坛
空压机行业论坛 空压机行业论坛
搜索
查看: 25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空调行业的3座大山--库存.应收账款与服务隐患

[复制链接]

992

主题

0

好友

87万

积分

管理员

总坛主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威望
168 点
经验
12708 点
积分
877030
帖子
397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2-11-18 16: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空调行业的3座大山--库存.应收账款与服务隐患
电器制造商


    转眼间又一个空调制冷年度快要结束了,用众生产厂家的话来形容2002空调制冷年:怎一个“惨”字了得。“惨”的原因不在于天气,而在于行业自身。因为空调业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库存、应收账款与服务隐患。
    一、重负在肩的第一座山--库存
    库存猛于虎。在2001年中国空调业产销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后,人们发现,由于空调产能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的日益扩大,随着产销量的飞增,库存的比例也在大幅增长。从中国家电协会提供的数字看,去年全国的空调库存已达到600万台。今年预计全国空调总生产能力为2500万台,而实际中国市场的容量是1200万到1500万台。除出口外,中国空调总库存将达到700万台到1000万台,这恐怕是最近6年的最高记录。
    巨大的降价损失。很多上市公司的预亏因“存货”而起。空调价格大幅下降对工厂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因为账面上的利润远远抵不上实际造成的跌价损失。如果存货比例较高,计提比例又较低的话,其潜在亏损是在所难免的。若按每台空调均价2600元,按今年最低库存量700万台,总库存额约为182亿元。近几年空调每年价格的降幅在15%以上,如果按15%对空调库存产品计提跌价损失的话,库存跌价损失额会高达27.3亿元。
    新品研发的障碍。如果商家还有库存,就不会把明年的货款提前预付给厂家,厂家也不会有更多的资金去投产新品,近千万台空调的高库存必然会绷紧各家现金流的链条。没有资金不但谈不上新品开发,更重要的连正常生产储备都难以做到,所以当库存量越来越大,企业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困境。即便有资金开发新产品,面对库存,没有哪个厂家可以无所顾忌,用自己的新品淹没自己的库存。
    二、痼疾难搬的第二座山--应收账款
    工厂的铺货与商家库存的未变现,致使空调厂家难以收回货款。而在此间出现的三角债、呆账、坏账一直是空调企业心中永远的痛。资金运转呆滞,周转率低,必然会增加成本。信用关系链的断裂,导致空调厂家上游供应链与下游销售链的波动,将引起连锁反应。厂家资金周转率低,或是没有资金运转就无法进行新产品开发等相应业务,整体销售必然受到影响,甚至会造成相关企业的亏损。如果一年按400个亿的空调销售额来算,行业内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达到两成,那么一年就会有80亿元的应收占用。如果按国际大公司的计算办法,超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均视为坏账,那么一年80亿元的应收占用,其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三、不可小觑的第三座山--服务隐患
    今年的空调市场除了激烈的价格竞争之外,服务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服务是质量的延伸,除了空调业内早就有的“三分产品,七分安装”之说以外,服务也成为今年众多空调厂家在销售旺季市场受阻的主要原因。
    旺季装不上,服务不到位。对于一些品牌而言,由于质量的不稳定与服务费用投入的不足,高温反倒成了其痛苦的煎熬。空调卖出去了,却安装不上,于是就出现了投机取巧,招来社会闲散人员临时抱佛脚的情形。更有甚者,有些厂家为的只是大捞一笔,追求短期效应。不到一两年,厂家消失得无影无踪,消费者投诉无门。服务不到位、服务形象差造成了消费者对空调市场的疑虑与不满,也使得消费者选购越来越重品牌。
    萝卜快了不洗泥,隐患无穷。临时抱佛脚迟早有露馅的一天。当初马马虎虎安装的空调,在运转一段时间后罢了工。噪音大、不制冷还算小事,可怕的是那些没有专业上岗证的闲散人员不懂电路连接就敢安装空调。今年出现多起空调失火、爆炸伤人等事故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四、出路何在
    面对近乎窒息的市场压力,想在明年打翻身仗的空调厂家必须推翻三座大山。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重塑自我,是空调业的惟一出路。如何重塑自我,更好地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早在4年前,海尔已经在内部提出了“市场链”与“业务流程再造”,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但现在看来,业务流程再造已成了一道业界不得不解的算术题。海尔的“市场链”从组织上把以前内部分散的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一手紧抓用户的需求,一手紧抓内外部的资源,以市场链为纽带,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与用户的零距离、产品的零库存和零运营成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即使那些质疑海尔的人也必须承认,海尔的业务流程再造是卓有远见的。4年前,在问题未暴露之前即做出这样的决策是需要勇气和冒风险的。但正因为有风险,也就创造出更多的机遇。毕竟,库存、应收账款和服务隐患这三座空调行业内存在的大山,对海尔而言,已通过流程再造迈过去了。
来到中国压缩机网,广交行业朋友!!//m.xez-designer.com
个人空间:http://sns.compressor.cn/?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压缩机网 ( 陕ICP备12001613号-6 | 网监备案号:XA11394S ) | 联系我们 | WAP

© 2001-2025 压缩机论坛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研究所

压缩机网 ComVac 展会 《压缩机》杂志 制冷网 康沃真空网 压缩机商城

GMT+8, 2025-1-23 22:40 , Processed in 0.108725 second(s), 23 queries .

回顶部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