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411 小时
- 经验
- 11780 点
- 威望
- 157 点
- 压缩币
- 4809 ¥
- 最后登录
- 2024-12-11
- 注册时间
- 2010-7-12
- 帖子
- 2720
- 精华
- 12
- 积分
- 69113
- 阅读权限
- 200
- UID
- 42766
   
- 威望
- 157 点
- 经验
- 11780 点
- 积分
- 69113
- 帖子
- 2720
|
IDweb___hua 论坛等级:版主
0 m; h3 l& v/ b% ~ 力平衡. d% @% k) K. D3 v
单螺杆压缩机:螺杆承受的径向和轴向气体力可以自动平衡,星轮齿承受气体力,要求星轮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双螺杆压缩机:螺杆转子承受较大的径向和轴向气体力,要求螺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8 T3 g2 C- U6 A' Z0 _
制造成本
7 e7 B3 Q/ n+ I5 w! w 单螺杆压缩机:螺杆和星轮轴承可选用普通轴承,制造成本较低。双螺杆压缩机:由于两螺杆转子负荷比较大,要求选用精度较高的轴承,制造成本较高。5 b" h j5 U- R/ x; o! X O8 X
可靠性
# J- W& b) }$ @7 q6 h ?) S8 E9 B 单螺杆压缩机:单螺杆压缩机的星轮是易损部件,除对星轮材料有较高要求外,星轮还需定期更换。双螺杆压缩机:双螺杆压缩机中没有易损件,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达4~8万小时。
Q. A4 e/ f" o& _3 \$ _4 c$ r6 _ 效率- u& Z V6 V# g3 o7 A
在新机状态下,单螺杆压缩机和双螺杆压缩机的效率基本相同。随着运行时间增加,单螺杆压缩机的星轮磨损将导致气量减少和效率降低。
8 o) \, ?4 @4 M1 s" {9 U 噪音和振动1 T! n: w" V' T! G$ Z7 v, y+ f/ b
单螺杆压缩机和双螺杆压缩机的噪音和振动基本相同。
- \- m9 }) ~ ^% Y I 加工设备
" R/ N1 f, X% q) a% d* S; T 单螺杆压缩机:没有成熟的专用加工设备,进而导致产品的性能不是很稳定。双螺杆压缩机:已有成熟的螺杆专用铣床和磨床,可确保产品性能稳定。
% z: l6 G: t! W$ `. w. m# o 操作和维护
; ~* [0 U4 K. W7 W 单螺杆压缩机和双螺杆压缩机的日常操作和维护基本相同。
/ A( B8 d P% a* @8 E 适用性
- X6 S( g. `# X7 R, z5 x 单螺杆压缩机:适合用于高排气压力的场合,如高压空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和天然气压缩机等。双螺杆压缩机:由于受到转子刚度和轴承负荷等方面的限制,双螺杆压缩机只能适用于中、低压范围,如动力用空气压缩机、制冷压缩机和低压天然气压缩机等,排气压力一般不能超过4.5MPa。
8 C5 E) ?/ L( K$ @6 y6 D
2 |/ h2 H' y- w8 Z3 ~; zID:ganey 论坛等级:幼儿园. A2 t( b" n* T e$ y: J
顺德市正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单螺杆压缩机的特点:单螺杆压缩机的啮合副实质上是一对特殊的球面蜗杆副,还有各种各样的型线。我国研制单螺杆压缩机已有20多年了,未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对啮合副的几何形状、动态啮合特性能缺乏全面的认识。在此情况下当然也不可能有正确的加工工艺和工艺装备。所以未能解决机组工作的可靠性和星轮的寿命。 单螺杆压缩机对齿形的要求是良好的气密性,工艺性和长寿命。即啮合副有连续稳定的密封区和最小的泄漏三角形,有尽可能多的 “接触区”。 正力精工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具有三角接触线的新型线。并于1994年在《压缩机技术》上首次公开报导了这种线型。该型线由包络面和特形面构成。由于三个接触区有时同时参与啮合,使单位接触线上的负荷减少,使星轮啮合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星轮寿命成倍延长。 要实现理论上的三线接触,必须要有高超的加工技术,高精度的工艺装备和相应的装配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用巧妙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这种齿形的精加工技术及其刀具,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并于1994年和1996年在《压缩机技术》上分别发表《单螺杆压缩机专用加工机床》和《单螺杆压缩机的进度与突破》介绍了刀具和专用机床。用这些刀具和专用机床所加工的星轮齿面,其啮合面积、容积效率与星轮寿命均优于国外同期产品。 “零压力”是星轮“永不磨损”的原因。正确设计星齿形可以令啮合副的接触应力为“零”。80年代,我们就掌握了“零应力”齿廓的设计技术,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发现其它厂家掌握该技术。正力精工解决了螺杆和星轮的齿形设计和加工技术,并且拥有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单螺杆专用机床,所研制的单螺杆压缩机经国家压缩机质量鉴测中心检测,技术指标在国内遥遥领先。经过近万小时的运转后排气量也不下降,星轮的寿命是目前市售产品6倍以上。在采用“非等宽齿”技术后比功率比国外最先进的样机低了0.3kW/(m/min),容积效率高2%。被誉为“长寿节能单螺杆压缩机”并因此荣获2000年国家科技创新基金75万元的无尝支持。 “非等宽齿”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9248828.1)和美国发明专利,为进一步降低单螺杆压缩机的能耗,把原在距螺杆旋转中心较远(静面距较大)的部位完成的高压区段的压缩与排气过程,转移到距螺杆旋转中心较近(静面距较小)的部位完成,将螺杆高压段的直径减小。这种螺杆高压段的外径减小的单螺杆压缩机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00233516.6)。 正力公司解决了影响单螺杆压缩机发展的关健技术,星轮材料采用了耐磨强度高聚合物,并经特殊处理,因而生产的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具有容积效率高、比功率低、噪声少、星轮寿命长的优点。
- K2 w: z# S* U% q8 a/ Q6 S. g m% D. b4 B2 ]# ]0 J
ID:ganey 论坛等级:幼儿园8 W) j) J, J& |8 J9 `/ \# z
力的平衡性, g, |. A8 P$ Y( r
单螺杆压缩机:气体产生的径向、轴向力自动平衡
( u2 Z( N# @! j$ H4 z% [! g 双螺杆压缩机:气体压力产生的径向力无法平衡,轴向力须由平衡活塞平衡
- d5 }; ]8 ~& `0 ~$ K* m' S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 曲轴旋转时产生大的惯性力,活塞运动时滑动速度变化大
+ t' a% C' R/ x4 m7 ^ 驱动方式
% q/ A0 t: } b 单螺杆压缩机:与电动机直接联或加带轮
! e- W2 a& P) Z& p9 f" l# T/ ? 双螺杆压缩机:与电动机直联或加带轮,转速较高时须加增速齿轮
" O) q/ U8 L5 M6 \: e0 o# U2 O" k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加带轮,很小与电动机直联8 r x. S( j6 w( g
效率 $ n$ H9 u; ]5 {! M, r0 E% L
单螺杆压缩机:中速(1500~3500r/min)时效率高,直联,比功率5.9~6.4KW/(m/min)
& U. P9 N/ [4 @4 A( h1 y' w 双螺杆压缩机:高速(3000~7000r/min)时效率高,加增速齿轮,比功率6.0~6.6KW/(m/min)
}, x6 K+ |; h8 c( V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低速(600~1500r/min),磨擦副多,效率较低,比功率7.0~8.2KW/(m/min), I7 b& {( \: U* {* T
噪声、振动
& K9 E( X% e) y; u E8 z: u& A, [ 单螺杆压缩机:力平衡性好、振动小、噪声低,一般为60~68dBA
$ O; g& Z4 ^5 ^: R3 b, S0 c 双螺杆压缩机:力平衡性差、二金属螺杆啮合时有高频噪声,64~78 dBA
- W8 i+ l( Y/ S6 t% T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振动大,需用基础固定,低频噪声80dBA以上% H6 C& T J+ ?3 k: x$ p `& H1 u. ]8 |7 a
耐久性
0 n' L- i2 Y' T @5 J 单螺杆压缩机:径、轴向力完全平衡,轴承寿命长,转子轴承为3万小时,星轮轴承为5万小时& P' F' g( T$ Y( X6 }+ h. [
双螺杆压缩机:二转子负荷大,轴承寿命短,一般为8000~1.8万小时 $ ~* U! o+ x( z: e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磨擦部件多,机械损耗大,阀片、活塞环等易损件为3000~6000小时+ E9 t3 {3 z3 O3 p, r; O9 L t0 B
装配性 & }( F1 A4 X6 D$ g# J6 `8 y6 {- w
单螺杆压缩机:零部件少,可独立装配、调整后进入总装 & k- R! Y; k, H/ E6 v- Q5 V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轴承负荷大,结构复杂,装配、调整时需专门工场 ) K+ o* @5 F! L3 H7 f9 [7 m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部件多,一般需在总装时进行现场调整2 l1 h" d" K/ P. [- x" R
维修性
- H( M3 ?4 B7 e$ O5 a; s; } 单螺杆压缩机:主机机壳采用整体结构后,星轮侧有大窗口,维修方便 , C" M4 C" M- T) W8 P7 L; t3 @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轴承寿命较短,更换时须打开机壳,工作量大
+ A; Q1 m/ u# x3 f M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易损件更换频繁,拆卸工件量大,维修困难1 ]7 v+ q& w) {* X2 h ~8 D2 W
体积 ' K" x% w. t7 `7 t
单螺杆压缩机:体积最小,箱式隔声包装的结构紧凑,维修容易 / ?' g" `3 u9 _9 S, z
双螺杆压缩机:主机体积小,但驱动装置的空间被分隔 & u% r- H1 ? {8 ?% l, `: j4 g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体积、重量都较大,振动大,需要基础加以固定
& ]- e0 F$ m$ k0 u. C; t1 x8 s/ F" ?2 q# K7 g6 m% n' ?$ D# q' i
ID: 阿兰 论坛等级:幼儿园
5 J$ A3 z, _, Z# V' B; A ganey 老兄,你说的没错。在有些方面单螺杆是存在着优势的,但现在的技术还没那么完善,尤其是那两个星轮,总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不过以后这方面肯定会得到解决的,那时候单螺杆的生存空间会更大!$ m# k: Y' D6 {& U7 h2 _
# O: {' q( Q) Q
ID:catfq521 论坛等级:高中生' R! R9 s! D! T
光凭口头上快活和样本上舒服不管用的,关键要看实际性的东西,排气量有好多公司都是乱写的,如果那位要实际测量一下就露馅了。最好实在点,不要用大气量来欺骗客户。% `# ?5 b8 @' m1 T4 W: ^
单螺杆技术上和成熟度上还都差好多,试问又有哪一个客户愿意拿自己的生产来开玩笑而试图去买一个公认的不成熟的产品呢?% o+ ~- x9 {5 e" d( F/ X
+ b+ U3 Q& M4 _- R. _% F* q
& ]3 l; u% A# z0 R1 B2 Z
- [+ h# t- j) K. N
) w8 b" H, d) U. w
8 ?: d# `5 t) E; {, g8 HID: FIFA 坛等级:幼儿园: D- _* g& J6 E c$ E# H! H3 l
三井的单螺杆的确很不错但年维护费用高的惊人,一次购置费用也很高,所以,很多企业欲购却不得,很多经销商欲推广之却也困难重重,加之日本人的不配合理念,也许是受二战的影响还没过去吧!总之,但螺杆技术我只信任三井,可是却难以帮助国产单螺杆突破技术大关,哎……
$ P7 K/ O* U- W" E: j; D 大家的意见呢,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一下民族工业吗?% c) i; h( L5 e
: M! d) G! W8 _+ N& c GID: web___hua 论坛等级:版主+ \4 x8 w* g) P. o" _
单螺杆压缩机需要改善和提高,双螺杆转子型线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希望我们可以再创造一种更好的型线的,单、双螺杆压缩机提高性能的空间还是很大的,目前各大压缩机生产厂家都在不懈地努力,当然我们国家工程中心也一直在提高各种压缩机的性能,目前给好多企业的压缩机性能进行了改进,反映的效果不错,其实螺杆压缩机不能只想国外那样做做模拟就行的,重要的是试验,模拟只能在设计时用来初步的估计用,试验才是提高性能的基础,有了试验才会有改进的基础。
9 L1 u$ P! t" L4 T, y @# E4 F. f: `' \" P
ID:bill deng 论坛等级:版主" n `1 r3 P; }4 W
国内真正具备螺杆压缩机主机生产实力,特别是20立方以上大排量产品的厂家,可是屈指可数啊!
4 E" }: t* p/ u- N8 D+ R 没有好的工艺保证,您能保证高的精度吗?说到方法,拥有核心技术才是保证关键,您仔细想想吧。正力精工的星轮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齿形,星轮齿面上同时有三条接触线。以往的理论认为星轮齿与螺杆齿槽啮合时,星轮接触线只有一条或两条,啮合面积少。我们特有的新齿形具有三条接触线,啮合面积增加数倍以上,提高星轮寿命6倍以上,还能提高密封性,降低能耗。同时该齿形已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实践证明了我们新齿形理论的正确性,1997年正力生产的第一代3/7单螺杆压缩机经国家压缩机测试中心测试,通用机械研究所认为其比功率是最佳的,至今尚无其它产品能与之相比,该产品从1997年起每天运转16-24小时,至今啮合副完好。据测量星轮磨损仅是3微米。 G* S% b/ y% u7 ?4 x
螺杆机已经做到30~45bar的压力,不过由于双螺杆转子在高压下容易弯曲,轴承受到径向力和轴向力太大。单螺杆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您很快会看到中压产品的。! y; K; e$ A' r0 d$ `
无论单双螺杆都有其发展的空间,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 r* Z* ?4 d) w7 P" H4 B( c Q& ^5 o+ a0 u$ \" Z
ID:hartford 论坛等级:小学生
) ?8 p) Y Q& g# H 单、双螺杆压缩机都不适合做中、高压压缩机。因为螺杆压缩机靠得是喷油间隙密封,随着排气压力提高,容积效率大幅度降低。试想一下:随便找一本样本,看看同一机器在7公斤和10公斤或12公斤下的排气量的变化吧,你就能略知一二。& Y8 a# Y" p& I+ E8 {, d
活塞压缩机就其结构特点,在许多领域内无可替代,我认为其永远不会退出!9 N7 H1 ~/ N+ j/ `: y8 n5 U
每种机型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如果不同的机型相遇在相同的应用领域内,总有些人,要分出个优劣,这就是市场经济啊!1 E5 X$ I" U% R+ P) u: P% a
7 B$ S, y5 P, t% N, q& \
ID:bill deng 论坛等级:版主- g3 N! `# M, k9 k# D7 \* T
目前国内压缩机市场的供需情况是,一般的动力用往复式压缩机产品的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而工艺用压缩机等高档压缩机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制造能力,特别是在产品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主要依靠进口,目前国内市场是低档的产品过剩与高档的产品供应不足并存的状况。/ k4 `4 W% t' a# v( i
压缩机的好坏也不是谁来裁判的问题,用户市场认可,才是好产品。 90年代以来螺杆压缩机呈飞速上升而活塞压缩机下降并被挤出部分市场的事实,在发达国家螺杆压缩机占了主导的地位,这也是现实,您也不能否认。在中国谁也阻挡不了这个进程。您不见我们原来的大部分活塞压缩机工厂转而组装或制造螺杆机吗?1 T, |$ ?, E: m- s% W( {4 Z" W! q. f
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高档压缩机,而单螺杆压缩机一直是国家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 o7 h1 U5 p: q+ e. ?5 X" k+ d- I U( S
本公司生产的单螺杆压缩机是一种节能、可靠性高、噪音低的高档压缩机,特别适合制造无油润滑螺杆压缩机、干式螺杆压缩机等国家重点工程急需压缩机,其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弥补了国内高档压缩机的不足,不但能替代进口产品,还能出口创汇。
3 U0 M4 ~8 F" a o( X' Z4 D; @2 @7 a+ X
ID:benn 论坛等级:小学生' C8 p' y7 k" g" l a
单螺杆从其本身的结构来说应该比双螺杆好些,但好的东西未必流行,比如电磁灶,几家人家有电磁灶?而几乎家家拥有微波炉。大家都买的东西一定不错,买家那个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目前国内的但螺杆空压机来讲,只有复盛的无油单螺杆是可靠的,因为其机头是三井原装,螺杆必须经过专用的加工机精密加工,靠一般的机械是绝对无法保证加工精度的。而三井本身是做数控机床的,因此,三井的单螺杆独步天下。但由于三井的自私,加工机不外卖,才有今天的局面。不然的话,也许今天的话题是很幼稚的。
% _' K( B4 H; e/ g, T. ] p) {* k* q6 m0 _) T! x. L4 |
ID:天花乱坠 论坛等级:大学生6 x* Y. J# f- E! ]9 g
上次在西安展览会上我看过一个单螺杆机头, 不记得是不是正力的了,机头比较大。单螺机的机头一直都是大于同排量的双螺杆机头。有一种现象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理论上好的东西,实际当中不一定就是主流。就说发动机吧,大家都在说有惯性力,很致命,但现在几乎所有的汽车都用的这种发动机。大学教授们努力的研究旋转发动机,可最终还是败在了往复活塞的脚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现在往复活塞的惯性力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双螺杆比单螺杆自有他的先天不足,但它毕竟很好的适应了这个社会,人们认同了它的缺点,看到的仍然是它的优点,完美不等于可行性高啊!
# E, p% D M, c, C; A 我这里只是就事论事,不对任何厂家有什么意见,精神是要发扬的,而且我现在所做的也是在与国外的压缩机抗挣的事。
/ c& _0 b2 X+ _# P( B, P 单螺杆一直有寿命问题,我记得上次曾有人对星轮所用的密封片的材料做了介绍,意思是它的寿命是很长的,而且还说它与螺杆之间也是通过承压的油膜进行传动,我对以上观点均有些质疑。我看了他所介绍的密封片,与螺杆的接触面是有棱角的,要形成承压油膜是不太可能。这样来讲,寿命最多由于材料问题可以提高一些,但不会象螺杆那样由承压油膜完成传动。大家对我的看法认为如何?
5 `, @; Z- U9 ~6 d1 M x1 k M% n% o' M& w& P7 B
ID: web___hua 论坛等级:版主
4 C0 F/ ]7 A1 v- b3 O$ [ 我同意楼上的观点。其实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固有的优点和缺点。大家都在努力改正各自类型压缩机的缺点。所以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之下,都是某种压缩机占绝大优势的。我觉得最主要的是社会的认可以及使用场合的情况,因为在某种场合之下,某类型的压缩机会占优势,也许在其他的场合,也许该类压缩机就显得不是那么有利。
3 ?: n$ W, s: c. w9 F
! K( g# R6 R3 k$ U- p- OID:bill deng 论坛等级:版主
% b5 Q: u" o# [1 l. M0 [ 天花乱坠的观点不敢苟同。同等排量的情况下,单螺杆主机的体积是比双螺杆大些,因为单螺杆有对星轮,但优势也在于此,受力平衡,这一点双螺杆是没得比的。这也是为什么双螺杆在2~3万小时就要进行大维护的原因。另外,国内谁家能够真正做大排量(20立方米/分钟以上)的螺杆主机呢?这一点正力做到了。国外垄断中国螺杆主机被打破了,难道这种精神不应受到赞扬吗?其他厂家都是用国外的机头吧!
3 o& m$ [/ P3 @) X 我们对“油膜”理论的看法是与您一致的:单螺杆压缩机的啮合副实质上是特殊的球面蜗杆副,因此国内外学者借动力用球面副的理论来解决星轮齿面“永不磨损”现象,认为啮合副间存在一层油膜,由于油膜的存在,工作时啮合副间并不接触,因此“永不磨损”。实际上无油(喷水或喷制冷剂)单螺杆压缩机的啮合副间根本就无油,液态制冷剂的粘度很小,而且在压缩过程中气化,不可能形成有强大承载能力的液膜。因此油膜或液体膜的理论受到质疑。单螺杆压缩机的发明人也强调:喷液只是为了冷却,虽然喷液也有润滑与密封作用。我们深入地研究发现星轮“永不磨损”的原因在于星齿形的设计。
O7 k6 O. `" T: `0 U* l" U5 P/ D( M' Z
ID:wjmjfz 论坛等级: 小学生" V. u5 w; E3 W# f/ ^# g1 @
单螺杆与双螺杆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制造精度,各个厂家都说自己的好。作为用户我们也无从考证,只能通过实际使用来鉴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看过大金的宣传资料,他号称他的单螺杆制冷压缩机比双螺杆如何如何好云云,有那位有实际单螺杆使用经验的兄弟介绍一下是否真如其说,这样大家都会明白单螺杆与双螺杆目前的优劣,不必受到厂家的不实宣传的影响。
- @7 T7 q) m4 T( ~: x2 u7 f! _; K* g" k9 H8 R& h9 G' l( d: b6 }
ID:混混日子 论坛等级:高中生" H$ y" H% ^; e1 v) Q- V
楼上的兄弟,你快要把我对单螺杆的印象改变了,说了那么多优点,可不可以说一下有何缺点?为何那么多螺杆机大厂都没有致力于发展单螺杆?他们眼光不行?还是说单螺杆目前确实是理论走在了实践前面?1 Y; |/ a; o! Z" I( ?* N
. ?% R* C' j! [/ o
ID:happy828 论坛等级: 幼儿园
5 j) w Q: b/ u 正力以为自己的单螺杆机做的很好,据我所知,制造单螺杆机时间最早的是乐清的乐雁压缩机,飞和的也比正力早,正力现在用的产品说明书上的主机图片及整机图形都跟三井的一模一样,不知正力的产品是怎样的。
$ s( `* {6 w) t* D ?- p5 k/ u) n3 B( U9 B* y
ID:bill deng 论坛等级:版主0 P; t" U; D1 J2 S a+ O
单螺杆压缩机非常适用制造无油压缩机。目前,无油双螺杆压缩机尚为国内空白,因此进口机的价格与维修费用特别高。以40 m3/min产品为例,每台价格近100万元;而且使用3万小时后必须更换第二级主机,价格为20多万元。用户强烈要求正力精工生产无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因此,正力精工承担了国防用高压无油单螺杆压缩机的研制任务后,也没有放松民用无油单螺杆压缩机的研制。喷油单螺杆空压机工作时,润滑油除了润滑作用外,尚有抑制星轮自振的阻尼作用。由于润滑与阻尼的双重作用,星轮寿命大大延长。在无油单螺杆压缩机中,由于水的粘度远小于油,润滑与阻尼作用极大地削弱,因此对啮合副的精度要求相应提高。正力精工在研制高精度专机时已经考虑到这一点,并有一定的精度储备。+ |2 X0 H" d4 x& l) [8 c
1 A: l6 Z: e" U
ID:lblue 论坛等级:幼儿园
( s6 f$ R) V$ n4 Y 看来看去,大家对国产货还是蛮支持的啊,不过现在国内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自己生产主机的好象还不多啊。销售大户都是靠进口机头组装,不过就算国内有好的也不容易被接受,你们一边说爱国,一边又不信任国人能做出来,自相矛盾!) \7 Q i$ W( T& L
上面关于正力的讨论很热烈啊,我对其产品使用有所了解,我们附近有个厂,用他们第一代的产品快三年了,没什么问题,现在仍正常运行,经过几年的努力,听说他们现在第三代的产品更好了。% O4 O4 G0 I# p) H6 C
, \( b, T+ R. u7 P6 \ID:zj8888 论坛等级:小学生
8 x3 ?+ y0 Q0 }/ [ 一口气看完了所有的讨论,感觉一大半都是做销售的可信度很低。作为用户而言,我还是认为双螺杆可靠些。请各位注意,客户不是厂家的实验场所。要关注他们的需求点。高性价比、服务、日常维护费用等等。单螺杆也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国外知名厂家也在中国卖了很多年了。自然有他们在技术上的独到之处。不可相互贬低。与其再这做无谓的口舌之争,不如踏踏实实做几个项目,则“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z& e- E7 ^* l/ {5 C
7 b9 r" L7 t7 d" A( f
ID:Ianlee 论坛等级:小学生& n; w! |- t6 ^( o9 ?. l8 H* X P
我也说几句,其实从销售的角度来讲,不管单螺杆还是双螺杆都会说如何如何好,这本无可厚非。如果单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因为我以前也接触过单螺杆,不管是正力、浪潮、飞和、施耐德还是乐燕等,质量基本都差不多,说实话,不敢恭维!所谓单螺杆和双螺杆的一些技术比较,是以日本三井技术和其他双螺杆相比较的,国内现有企业和三井比起来生产工艺还不行,确实是差了好几个档次(我亲眼见过三井),价格也相差三倍以上。技术和质量不是嘴上吹吹有多好就多好,让事实说话吧。如果国内单螺杆质量能再提高,相信前景还是广阔的。3 v' u N- {: T6 n3 c
* }* e4 D# U* h6 O( TID:justin 论坛等级:版主
. @6 u" W$ N' t 单螺杆要进入主流市场,大面积推广还需要足够多的市场用户,单单正力一家比较困难。1 w8 ~( _) Z/ n' S4 S7 p
所以,正力就面临一个矛盾:自身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取舍。要全面推广单螺杆技术,需要单螺杆市场的繁荣,也就需要很多的单螺杆厂家来繁荣这个市场,需要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后正力就会面临更强大的竞争。0 b A' V& d" m& ^' M
( ] R1 Y6 q9 d" U/ }; G
ID:pxy9090 论坛等级: 幼儿园4 i: i* X7 r7 H: x [0 e
非常感谢bill deng,再大家的唇枪舌箭中,他不厌其烦的解答。其实,大家都相信单螺杆空压机的技术优势及未来美好的前景,只是对国内生产工艺产生怀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不断进取,相信中国人的能力,不久的将来正力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家要相信,有bill deng这么执着的精神,正力的明天会更好。0 H; |& H& x! K \3 H
/ }% i. Z2 J, ^, ?$ i
ID:bill deng 论坛等级:版主
5 @' I" ~+ D6 o! e1 Z 竞争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只有竞争才会有新的技术进步,我们愿意与大伙一起推动压缩机技术的发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