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压缩机的气缸润滑是至关重要的。在注油润滑的活塞压缩机中,活塞与气缸、活塞环与气缸的润滑一般属液体动压润滑。在连续运转的内燃机中曾发现活塞与气缸之间,除上、下止点外,均能存在液体动压润滑。活塞在上、下止点位置时速度为零,属于边界润滑。 液体动力润滑是利用粘性流体能够牢固的吸附在机械表面,机械运转时,液体被带入机械间隙中的作用实现的。当机械表面的间隙呈收敛形时,进入间隙中流体压力会逐渐增大,当液体的粘度和机械的转速、负荷、间隙配合适当时,在液体中就能够产生较高的压力,使两个摩擦面分开。也就是说,液体动力润滑不需借助外力作用,而靠部件本身运动,在摩擦表面间建立一高压油膜,使摩擦面分开,减少机械表面的摩擦和磨损。液体动力润滑在工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汽车、飞机、火车、舰船和其他机械设备都离不开液体动力润滑。 边界润滑是指两摩擦面间有油膜,但油膜厚度又不足以完全防止微凸体接触的情况。有的机械虽然设计在液体动压润滑条件下工作,但油膜厚度通常是速度的函数,在启动和停车中,在往复运动的前后死点附近,油膜厚度变薄,不足以使两摩擦面完全隔开,就会出现边界润滑的情形。 要使活塞压缩机的气缸、活塞、活塞环寿命长,就必须确定建立液体动力润滑,保护摩擦表面使其保持一个较为理性的形状,不因非正常工况的磨损影响高压油膜的形成,以利建立液体动力润滑;并对可能形成的边界润滑进行控制,使其磨损量降到很小的程度。 加入了SL抗磨修复剂同时能达到上述功能,并节约一定量的润滑油。 压缩机的气缸是建立液体动力润滑的基础,其内表面必须保持光滑无伤,才能建立高压油膜,才能延长活塞和活塞环的寿命。各种各样的原因会造成气缸内表面的损伤,能修复其损伤是SL抗磨修复剂的特点。 活塞环的磨损应属分层磨损,分层磨损理论认为,当两个滑动表面接触时,通过接触点传递正向和切向力,较硬表面的微凸体,在滑动时,使软表面发生塑性变形。由于传递力的反复作用,表面塑性变形增大,因而引起次表面(0.01~0.1mm深)出现空隙。空隙容易在金属的晶界或所含杂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再力的反复作用下,空隙增大,并与相邻的空隙连接起来形成裂纹,裂纹因切向力的影响沿着平行于表面的方向发展。当裂纹发展到一定长度时就伸向表面,最后使表面层脱落,形成长而薄的磨损碎片。 分层磨损理论是70年代兴起的。它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大多数磨损碎片呈薄片状,长度比接触点的尺寸大1~2个数量级。这种现象用粘附磨损的理论不能解释,因而提出分层磨损说。 铸铁活塞环的磨损就是从片状石墨处发生裂纹开始的,液体动力润滑并不能保证粗大石墨的活塞环也有长的寿命。组织细密和特殊处理的活塞环才有长的寿命。有人在4M83压缩机上使用镀铬的铸铁活塞环比一般的铸铁活塞环寿命长2倍多。 提高活塞环的硬度一般会使气缸内表面磨损过快,使用SL抗磨修复剂会大大减少气缸的磨损。这就为进一步解决气缸和活塞环的磨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