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欢迎加入QQ交流群:
压缩机行业论坛 压缩机行业论坛
空压机行业论坛 空压机行业论坛
搜索
查看: 371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美国医生制作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在美引发震动(强烈建议下载!)

[复制链接]

42

主题

0

好友

8546

积分

版主

蓝山咖啡

Rank: 9Rank: 9Rank: 9

威望
30 点
经验
1957 点
积分
8546
帖子
6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29 00: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朗恩·约瑟夫博士忐忑不安地走到荧幕前。已经开始打片尾字幕了,但观众席上仍然鸦雀无声。约瑟夫仔细瞧了瞧前排观众,他们脸上的震惊,与20多年前自己脸上的,­几乎一模一样,"可为什么没有其他反应呢?"约瑟夫有些紧张,"是不是这电影让他们感到不舒服?" 8 C# x: J9 `0 D% _6 z: T
+ Q3 t  I, E% E. @1 M) a
<>半分钟后,字幕结束,全场突然炸开热烈的掌声。这个来自美国加州的心理医生终于松了口气,他的目光转移到吴海燕身上,这位坐在第一排的中国女助手也微笑地看着他&shy;,用劲地鼓掌。
) C: L, K$ K9 g2 y9 W+ s* m0 J% b6 ^% Y8 e2 L
<>这是2005年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南京梦魇》在美国首映时的情景。随后,制作人约瑟夫与助手吴海燕带着这部电影,先后在美国加州、纽约与华盛顿引发50余场震动&shy;。 4 S8 Y( O$ ^$ e! R% x" [/ j; H

; `" N2 h7 A; }( N<>如今,在南京大屠杀过去69年后,他将《南京梦魇》中、英文版上传到网络,供网友免费下载,甚至还"鼓励盗版商盗版"。据Y # x- T. D; o* x# y: `1 n
ouT
3 E& t$ l3 p' X; Q9 ^" rube与google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这部纪录片已被下载了100余万次。 3 a! X0 `" E+ l9 D4 w; Q1 M

4 z& Y& s, t# Q! `) _4 r7 G; x<>"哪部好莱坞电影有这样的传播率?"约瑟夫兴奋的声音从越洋电话里冲出来。
+ L2 s# k! v$ K+ a$ Z
$ D- e6 D) E. s3 }4 z( V<>纳粹眼中的恶魔
5 w$ x7 {! f( S/ o4 R  y/ O7 A
" P  M; p' b: U1 ^7 E3 M" s5 e. B<>"南京大屠杀不是噩梦的终结,而是一个开端,一个日本人企图征服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开端。"这个开端"有别于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暴行"。在短短8周内,全天24小时&shy;,日本人在南京轮奸妇女,活埋居民,进行杀人比赛,用刺刀刺死老人、婴儿与孕妇,将活人推向火海烧死......南京陡然变成28万魂灵萦绕的地狱。
- @" A9 l' j* E/ J" o' z  p! q# }; k  E% B& p: i+ S+ [
<>看着眼前的一切,日本人竟然在敞怀大笑,像是一群"精神错乱的魔鬼"!随后,他们的魔爪还伸向菲律宾、美国、荷兰、英国、韩国与苏联,夺走上万条生命。
& a* c: C* ]8 M
( c- {7 X) c) K7 n- i<>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而且是一场全人类劫难的开始,它是日本人虐杀其他民族的"热身练习"。日本民族注定是这场人类受难史的施害者,其命运根源于国&shy;内的天皇统治......
" \& v% |7 @. f5 |/ X. `3 e+ r- G. W: K& T. {+ t' f. N
<>2005年3月,美国加州一个学术论坛上,约瑟夫博士发表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演讲,并说自己正在制作一部纪录片,来展现这场暴行与暴行发生的原因。这番演讲让台&shy;下的吴海燕为之一震,演讲者思考南京大屠杀的视角是她"前所未闻"的。
: @6 E) r" F' o6 j3 U5 }' S" z& \9 E1 a$ n* P# w: m
<>这个来美3年,刚获得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国际关系与亚太研究硕士文凭的中国留学生,此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记者。在她印象中,南京大屠杀给她留下的印记几&shy;乎全是控诉。历史教科书与相关影视作品的内容、纪录片里幸存者的指证等等,总结起来就是"悲惨"与"仇恨"两个词,是日本对中国欠下的血债。从来没有人像这位演&shy;讲者,超越中日两国间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从全球与人类的视野来向她展示这场劫难。
' Q& r* L( o. w7 L: ~, I2 W; |1 D5 l$ X+ I9 y
<P>约瑟夫对这位中国女记者也充满兴趣。在演讲前一个月,他已开始按自己的思路,制作《南京梦魇》,同时打算做中文版本,争取片子能在中国的电视台播出。不久,约瑟&shy;夫与吴海燕达成了合作协议,将配乐搜索、中文翻译、配音的工作交给她。
! y: [3 _$ X1 p) g+ C! A; z8 i# l8 X6 w0 \- f2 i: @9 q, h( f
<P>采访中,约瑟夫对此前媒体反复报道的"20年努力、10万美元投入"不愿赘述,相反,他强调自己"并非将所有心力投入于此(《南京梦魇》)"。这位毕业于芝加哥&shy;大学医学系的心理医生自称是个"贪婪的阅读者"与"二战史迷",在他看来,二战是一场"善与恶的较量",而他一直着迷于对恶之本源的探寻。2004年,他拍了《&shy;希特勒日记》,在美国几家电视台播放,收视率颇高。 / `$ {2 Q  q! p2 i( {- r3 k9 `
6 l) m+ i4 U, g3 H1 l/ v1 \4 s
<P>他说,自己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他无意中看到一本关于这场屠杀的史料,里面的文字与图片让他震惊,"天哪!日本人杀了人还笑得那么开&shy;心!" * G' E4 m; c. p
- }" V( \3 X# Q  }
<P>这位长年研究精神问题的专家对这个民族感到不可思议。残暴是战争中的常态,但再残暴的人,也很少像日本人这样,在杀人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怎么会有这样的民族,&shy;像是魔鬼附了身,集体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
' ]0 b7 ]% j, R2 n
9 ?' {( s# S7 ^7 v<P>此后,约瑟夫开始收集南京大屠杀的史料,事实渐渐清晰起来。一次,他看到一份史料,发现就连纳粹也将日本人形容为"恶魔"。他开始明确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不可思&shy;议且"有别于其他所有暴行"的研究样本。
5 W: [4 `' ?! P; [+ U& x
) A" I: v( z6 e/ L3 Y<P>全人类的劫难 ! @) v+ o& z- C
2 Y* T. x& B$ t$ ]/ V* a* \
<P>虽然约瑟夫事先声明,"做助手没有任何报酬",但吴海燕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认为,除了对这位知识广博的美国人心存敬意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也是重&shy;要的原因。
+ i, _! F  w( m: M: M3 c8 N3 C6 Q! P% A4 T( P' V) u
<P>除了翻译与配音,吴海燕还负责资料搜集工作。她曾建议约瑟夫到中国寻找史料与幸存者,但约瑟夫不喜欢采用历史与现今穿插的方式,认为这样会影响叙事的流畅与真实&shy;感。更重要的是,南京大屠杀的现存图片与影像资料主要存留于美、日两国。当时,中国战地记者不及日本的百分之一,且多集中在后方拍"宣传照"。
7 J3 [1 p- R$ l3 N' `& k$ r7 H" H5 h, C! J, U
<P>约瑟夫介绍,纪录片的资料全部从美国档案馆、图书馆、日本人拍摄的影像及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中得来,此外,"没有受到中国任何一家研究机构的帮&shy;助"。 2 o9 H9 d& m+ e, c0 D

, i+ l3 J/ a" S0 M4 Y. Z7 d# i<P>吴海燕解释说,约瑟夫是在强调这部纪录片的客观、中立,这也是他本人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有时候,他客观、中立得近于"冷酷"。在编辑影像时,那些尚滴着鲜血的&shy;头颅、被虐杀的妇女、被割掉的生殖器、烧焦的尸体,时常让吴海燕不忍看下去,她央求约瑟夫别用这么多极端残暴的史料,因为"不希望把自己的同胞表现得那么惨"。&shy;约瑟夫会很严肃地告诉她,不要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你做过记者,应该知道立场中立的重要性"。 4 }$ e* ]$ W' p& x' g0 }7 Y

- B5 h# ^/ k9 i/ t! @<P>"可我无法违背自己的感情。"吴海燕说。在给日军奸杀中国妇女一段配旁白时,她得盯着画面,讲述中国女子如何被剥光衣服,手脚摊开,用铁镣固定在椅子上,供日军&shy;几百上千次地轮奸......这时她总是忍不住干呕,失声痛哭。每当情绪失控,她便跑出去,擦干泪水,平静下心情,才回去继续录音。
9 G7 H8 T% J: o9 y& a; c+ V9 M$ u
  N& L/ f4 y' Z- v+ p9 g. u<P>如此反复了上百遍后,吴海燕一度患上抑郁症,频繁地做噩梦。约瑟夫知道后,给她做了心理治疗,对她做噩梦的原因"在科学层面上分析得很透彻",但始终不提"民族&shy;感情问题"。只有在闲暇时,约瑟夫会指着电视上的车祸,对她开玩笑说,如果死的是日本人,你会很高兴吧。
) t) L7 W3 K0 v
5 n# N; c+ S4 o9 D0 A8 {<P>"约瑟夫其实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他是有意在提醒我,要客观、中立。"吴海燕说。
* A$ N3 E- W6 x+ k5 f6 c
9 m- {6 r! R$ d* B- x4 ?) e# ?<P>中文版的配音进行到后期,吴海燕曾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将731细菌部队、日本在菲律宾等国杀害白人、包括美国人的暴行也放进影片,这不是离题了吗? ) e$ A( m! W! E# b* e) p1 L4 `( I
" h# h+ Y9 L9 b! e
<P>"一点都不离题。"约瑟夫很高兴她提出这个问题,"南京大屠杀不是一次孤立的暴行,也不仅是中国人的劫难,而是全人类的。" 8 n+ A' K0 |9 e
4 l% b! D# _$ }! {
<P>为了揭示这场全人类受难史的原因,约瑟夫在片中放了两幅日本军人杀人后,仰头狂笑的画面。"杀人对于他们来说,是快乐而不是痛苦。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天皇注定&shy;统治世界'的思想,他们在天皇面前,没有独立的人格,必须无条件效忠。征服其他民族,是他们的使命。他们从幼儿起就被调教成魔鬼,何来负罪感!"
1 L1 L3 ]$ ~" P' t) \3 \/ ]
/ P6 ]( m/ ^: r4 x1 S% R- p( b<P>心理医生的答案
7 H6 ?, h  H+ ]' S- S$ v' u- k+ I  Z7 P
2 q! U6 l2 R1 ^' W; v1 P- l: X9 b<P>这部77分钟的纪录片在制作上共花了6个月时间。约瑟夫对每个细节都很挑剔。他花了100个小时来选择配乐,这位在大学期间选修过中国古典音乐的医生,反复强调&shy;音乐要贴切地配合图像,客观、适当地表达情感。在吴海燕配中文旁白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想!"
. s- [/ P% |. n$ g. s
- O, X* F# P0 t3 d5 c! X+ Q<P>"这其实是中国拍的南京大屠杀进入不了西方视野的原因之一。"吴海燕说。在美国,每逢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史维会等社团都会举办展览,展出历史图片、纪录片等。可&shy;去看的都是华人。西方人对中国纪录片中太多的宣传、说教元素很抵触,也不太相信。
5 ?- f, v) \# ?1 |4 [$ y0 Q- t5 ]! b. [/ ?6 _) L* i2 e* Y; A3 y. d
<P>吴海燕的切身体会是,从1982年至今,国内拍了十几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但"配乐与旁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鲜明的感情色彩,中国人看了也许不会觉得有什么不&shy;好,但拿到国际上,就不行了"。
+ a- }- K& A* Y7 Q# l! I
6 i8 G$ l* ~( b$ \4 D0 l8 |6 F<P>然而《南京梦魇》的客观性也遭到质疑。不少下载此片的网友提出:片子以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结束,这让人感觉"是美国人拯救了中国","怎么能对中国军队的贡献&shy;视而不见呢?"此外,单纯的民族性格与心理分析是否足以支撑屠杀发生的原因,也是该片饱受争议的一点。
! ]( u9 Z) Q+ P* c1 }' f" n' v) B$ e2 [3 Y
<P>对此,约瑟夫的反应显得颇为激动,他在回复提问时甚至连用数个惊叹号:"我当然没有忽视中国人自己的抗战!!!......不要把我当成历史学家!!我是一名心&shy;理医生、艺术家和电影人!我主要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观众的需要去思考,寻找答案。" - ?* l" }! I5 O  l# x
2 g, N, J7 C) _: _
<P>"至于原子弹,"约瑟夫说,"最深层的寓意是,让观众看到恶魔遭到惩罚,由此得到心灵的安慰。"《南京梦魇》在美国3个州放映了50多场,观众每次都报以热烈的&shy;掌声,对此他解释为,"大家都为日本人的下场感到欢欣鼓舞"。
5 x3 g- ?/ k: O3 _) Q, h$ i' D% i9 W* n
<P>据海外媒体报道,观看该片的观众70%是华人,30%是白人。吴海燕说,白人观众的比例算是非常高的了,此前,类似题材几乎无白人问津,毕竟,"这段历史对于他&shy;们太过陌生"。她并不否认片中出现原子弹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美国与南京大屠杀的距离,但她强调"这并不违背历史事实",最重要的是,"它带来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shy;"。 * W' O; B1 ^7 ]& D$ k6 J0 u

0 _7 C2 K/ F; z. s<P>一个民族的"失声"
/ Y( l" P- ^. U* [% a  F- ]2 s# k
# M/ E) u. S! w% B, O<P>一名华侨在博客上用"奇妙"来形容自己对该片放映的感受,"美国人的热情与好奇心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美国《侨报》记者看到的是,"礼堂座无虚席,走廊都&shy;站满了人","在洛杉矶与加州湾区,好几个白人连看数场,包括他们完全听不懂的中文版"。 5 y% T3 v4 }4 b4 ~2 F

2 P. Q' f9 e' t+ Z' |# j<P>每场放映完后,约瑟夫与吴海燕都毫无例外被观众团团围住。"他们简直把我们当成了历史学家。"吴海燕说。美国人的提问常让她哭笑不得:八年抗战是什么?日本人和&shy;中国人几乎长得一样,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仇恨?南京现在怎么样?中国和日本恢复建交了吗? 9 l3 j: k4 M; m6 M

+ M5 }) r5 l2 ?! b& ]- E, j<P>约瑟夫应付起这些问题来,比中国助手从容得多。"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要不是偶然接触到,我这个二战史迷对此同样一无所知。"他说,美国历史教科书&shy;在介绍二战历史时,中国战场的情况仅是一笔带过,更不用说南京大屠杀了。此外,美国作为"日本的好朋友",其实是模糊这段历史的"帮凶",为的是"让日本在西方&shy;世界的形象显得体面,而让中国人看上去很糟糕"。
/ ]6 f4 N$ c1 r2 h6 a0 i* Z
0 [! h0 X! F4 t- Z9 l0 Y- {<P>"美国人是看不到,而日本人是不愿看到。"吴海燕说。约瑟夫曾聘请一个美籍日裔负责日文版的工作,没过多久,此人就开始"不对劲",她几次三番地与约瑟夫激烈辩&shy;论,"我所知道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这是谎言!"此后,合作不得不中断。在一次放映结束后,一个日本观众冲到台前,对约瑟夫说:"你的片子多处失实!"此外,他们&shy;还曾接到过匿名恐吓电话与邮件。 4 B# o+ d$ j8 R
; C/ ^0 M6 f& W5 ~
<P>虽然负面与正面的反馈来得同样强烈,约瑟夫仍充满了兴奋与成就感。吴海燕也同样欢欣鼓舞,毕竟,《南京梦魇》使这场劫难前所未有地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引起巨大轰动&shy;。
+ u' X& \  a, @6 ~
: w* D  \/ G: u/ {<P>约瑟夫拿犹太民族与中国做了个对比:这两个民族受到的迫害与虐待几乎不相上下,但犹太人受纳粹压迫的历史被全世界所知晓,相关题材的电影就有上百部,而南京大屠&shy;杀却"像是不曾发生过"。他分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犹太人善于利用全球尤其是美国的媒体,而中国与全球媒体的合作仍相当少,这导致了南京大屠杀真相的"传&shy;播效果"不佳。
# t) Z& K5 o7 ^* n4 Z: S: T  c6 D+ \* J* x/ k
<P>但在吴海燕看来,南京大屠杀在西方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失声",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南京大屠杀的原始影像资料基本保存在美日两国,但它们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如&shy;今,《南京梦魇》产生空前反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制作者是一个美国人"。 7 r; D, c  S/ |6 F
6 p' H* [. s. h
<P>《南京梦魇》下载网址: .RapeofNanking.info </P>
Turbo Yan
严韶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0

主题

0

好友

11万

积分

QQ游客

宇宙无敌超级白骨精

威望
158 点
经验
5727 点
积分
119639
帖子
2337
2
发表于 2006-12-29 10:48 |只看该作者
<>罪恶的日本人!</P><>最近总是看见一些关于日本的东西,情绪也总是被这些东西感染到愤怒,一天和朋友吃饭聊天不小心也把愤怒流露了出来,被朋友笑着扣上了愤青的帽子,以前听到这个称呼总会反感,可是这次静静思量,觉得也没什么不好,愤青怎么了,至少还有一种愤怒的情绪,总比麻木到没有情绪好。</P><>昨天晚上看周末画报,有篇文章写到核武器,写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心里怎么都不舒服。</P>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Only today is a GIFT. So that\'s why we call it the PRESENT. SO DON\'t GET LOST!! 。 。 。 。 。 。 登陆www.compressoronline.cn免费索阅中国压缩机网旗下刊物《压缩机》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压缩机网 ( 陕ICP备12001613号-6 | 网监备案号:XA11394S ) | 联系我们 | WAP

© 2001-2025 压缩机论坛 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 | 西安交通大学压缩机研究所

压缩机网 ComVac 展会 《压缩机》杂志 制冷网 康沃真空网 压缩机商城

GMT+8, 2025-2-3 04:05 , Processed in 0.110364 second(s), 23 queries .

回顶部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