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 >资讯>工业经济>正文

疫情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的纺织企业如何止损?

   【jdb电子游戏平台网站 网】3月前后新冠病毒在国外爆发,引发金融市场大跌,原料大跌叠加订单骤减,市场成交再度转差,部分企业反馈影响比中美贸易战还大。
 
  3、4月份的传统旺季将变成最难捱的时光,全球供应链因疫情遭遇寸寸截断,“同此凉热”才是现实的写照。
 
  外贸企业承受第二波压力
 
  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中国的外贸工厂正在承受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第二波压力。
 
  3月19日,数十位纺织业老板一觉醒来,收到欧美客户取消订单的邮件。根据纺织面料平台发布的数据,总共100万米外贸订单取消,另有大批客户正在退单中。
 
  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开业已半月,八成以上的经营户开门迎客,只是门庭冷落。疫情之前,这里每天有10万人次进出,现在只有一万。当地一份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有78.4%的纺织企业表示订单在减少,64.8%的企业反映已有的订单被客户取消。
 
  同一天,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国际经济形势展望”网络视频会议上传出信息: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尽管复工率高达90%以上,但真正有活干的只有30%左右,因为缺少订单。
 
  事实上,订单流失从去年五六月份加征关税的时候就开始了。一家纺织企业有个美国大客户,2018年的订单额是100万美元,2019年不到50万,“直接砍掉一半多”。因为中美贸易加征了关税,而东南亚诸国如越南、孟加拉、柬埔寨等都是零关税,客户就将订单转移到了越南。越南纺织品出口额在2019年稳步上升,它也是近年来经济成长最亮眼的东亚国家。
 
  2月,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和交通受限,一些服装业著名品牌的采购经理和设计师无法前往中国,多个品牌已经开始讨论将新一季商品生产转到土耳其。
 
  3月上旬开始,欧美大批服装店停止对外营业,几乎所有服装公司、服饰为主的百货公司、服装电商公司的股价遭遇腰斩,大量公司的股价跌破净资产。全球疫情防控对市场总需求的冲击已经产生,纺织业只是灵敏度较高的晴雨表。
 
  民间所谓一二月份中国打上半场,三四月份世界打下半场的戏言,在蝴蝶效应下变得窘迫起来。在经贸领域,全球供应链因疫情遭遇寸寸截断,“同此凉热”才是现实的写照。
 
  沙俄“价格战”愈演愈烈,成本坍塌致企业亏损加大
 
  上周原油市场可谓惊心动魄,周度跌幅20%以上。首先欧佩克和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减产协议流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外蔓延, 原油创下 2014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之后沙特阿拉伯大幅度下调4月份官方销售价,并增加4月份原油产量,叠加美国原油库存连续7周增长,原油又重回跌势。虽然各国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刺激,奈何市场不买账,继续延续低位振荡格局。
疫情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的纺织企业如何止损?
  结合2016年原油和PTA价格的低点来看,PTA价格已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低,而上方原油相比2016年低点还略偏上,PTA已处于超跌状态。而且2020年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进一步证实。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13.5%。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26.63%。其中,纺织业下降27.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2.3%。从数据上来看,纺织行业的下滑数据接近于化学原料的数据两倍,处于近几年的低点。
 
  而随着成本面支撑不足,导致涤丝也陷入不断下跌之中。在这个时候,很多织造厂家都表示亏了!“现在等于用高价买来的原料生产低价的坯布,客户一直在压价,我们的斜纹桃皮绒已经跌了1毛了!”一家专做桃皮绒的厂家表示。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生产记忆布的厂家也深有体会:“现在我们周边的厂家很多都降低了开机率,倒不是因为工人的原因,工人现在基本都到了,除了湖北的,主要原因还是现在原料的情况不明朗,我们的坯布已经贬值了,而且我们最近也买不到低价的原料,跟我们合作的那位业务员居然不卖,我想是涤丝跌得太狠了,想看看后面会不会涨一点再卖。”
 
  长丝织造企业打起了“价格战”
 
  在高库存、低需求的情况下,纺织老板普遍会面临着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仓库中的坯布已经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可人工工资、水电、租金等都要靠现金支付,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将坯布变现,除非家大业大的,资金没有压力,否则企业就会支撑不住,足够的现金才能保证企业良性运转。
 
  随着这两座大山的压制,市场上抛货现象又此起彼伏,连近期销量最佳的仿真丝也难“幸免于难”。一位专业生产仿真丝企业的负责人表示,2019年年底,100D雪纺价格为2元/米,现在降到了1.8元/米。往年3月原本是坯布涨价、排队拿货,而如今的3月却是坯布降价、大量抛货。
疫情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的纺织企业如何止损?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很多厂家就会考虑减产、放假,在去年7、8月份就有很多织厂、染厂放起了高温假,但是今年这种情况很有可能会提前,在接下去的订单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很多厂家都会考虑减产甚至放假。短期建议库存较大的品种随行就市、成交可适当让利;库存较低品种价格可暂时稳定,坚持按单生产、随用随采、严控库存的原则。
 
  选择不开工,是无奈还是明智?
 
  往年3月一般是全年开工最高的季节,但是今年却表现的“不一样”:先是因为疫情推迟开工,后来是遇到缺工问题回升缓慢,到现在因订单不佳而不想开工。
 
  一波三折,目前有不少纺织老板处于这种心态,但是设备折旧、房租、人工、水电等各项成本又使他们不得不开工,只有开工才有产值,当然也有少部分老板选择维持低开工,甚至不开工。
 
  “目前厂里就开了2成机器,现在原料暴跌,订单又不多,库存很容易贬值,占用太多的资金在如今的行情是非常不明智的。”柯桥一纺织老板陈总说道。
 
  此外,听说有少数在江西开厂的纺织老板更是选择不开工来规避今年上半年的不乐观的行情。
 
  据相关人士表示,外地生产,本地分销是很多在中西部建厂的生存方式。在疫情期间,由于物流受阻,之前运往本地仓库的库存已经被顺利消化,因此这些小厂的库存并不高,甚至有些已经没有库存,就是这些老板考虑到目前行情的风险性,选择暂不开工,以此躲过这场“黑天鹅”带来的困境。
疫情中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7.2%的纺织企业如何止损?
  稳定东南亚市场、外贸转内贸、线上接单
 
  当前,疫情在东南亚国家的波及程度不及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严重依赖我国纺织原材料供应,疫情影响曾一度出现断供。随着中国出口纺企逐步实现复工复产,保护和稳定东南亚市场份额就成为出口纺企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
 
  在当前我国国内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情势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不妨适当兼顾一下国内市场。从短期看,外贸转内贸也未尝不可。在坚守自己原有阵地的同时,可以适当发展内贸客户,做到开拓和维护两不误,这样也能将企业运转下去,不会因为无订单而难以为继。也可以将外贸销售重心转移至疫情较轻或没有疫情的地区,开拓新的海外市场。
 
  柔性供应链是产业转型的方向
 
  在传统服装行业,由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实时对接,导致产品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很容易造成热销产品的库存不足、滞销品的库存积压等问题。
 
  在供应链中下游,服装业从大批发模式的粗放管理,向管理精细化、渠道扁平化、关注单品库存周转速度转变。在供应链上游,服装业生产各环节的连接和配合更紧密,响应速度更快,向柔性供应链和精益生产转型。既要满足期货交易的“多波段、快速补货”,也要满足现货交易的“小批量、短交期”,能灵活应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成衣上市周期越长其风险就越大,品牌商需要快速开发款式,少量试错,面料商习惯于大批量、订单式生产,遵循的是“期货”的工业思维。量小款多和大批量规模化采购本身存在矛盾,矛盾的调和点在于提高商品的消化速度,解决滞销问题,这更像是“现货”的定制化思维——柔性供应链的价值在于通过各个环节信息的透明化,避免暗箱操作,层层衔接,在保证较高售罄率的同时避免库存积压。
 
  然而未来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挑战依然存在: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再造时,有可能对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面料业的互联网化,初期实现的是厂商信息的数字化、产品的数字化、款式面料匹配的数字化,但中后期将重构流程,极有可能让大多数面料专业市场消失,让大多数面料中间商消失,彻底改变面料业的产销体系。这个难点在于构建柔性供应链这个过程中,既有利益和未来如何分配,面料厂商怎么协调线上销售和线下代理商的利益分配等问题。而这些都是这些互联网匹配平台未来将遇到的挑战。
 
  此外,构建柔性供应链需要考虑精益生产和弹性备料,光有互联网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业经验的沉淀和大数据分析,以及上游各利益共同体的协同配合。
 
  结语
  尽管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但不少纺服出口企业也满怀希望:“只要疫情控制住了,中国完整的产业链还是会吸引海外订单的,目前出现的困难只是短期和暂时的。”
 

来源:棉纺织技术新传媒 南方人物 纺友网

标签: 增加值疫情纺织  

网友评论

条评论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Baidu
map